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开发区新闻 > 文字新闻
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召开
发布时间:2020-12-08    来源:常熟市融媒体中心

  12月5日,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召开,贯彻落实省委常委、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在调研常熟时的讲话精神,进一步激发全市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,在苏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征程中争当排头兵、争作新贡献。市委书记周勤第主持会议。市委副书记、市长焦亚飞作当前重点工作部署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崇华,市政协主席王建国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会议。

  周勤第传达了许书记调研常熟的基本情况和讲话精神,并和大家分享了四点体会。他说,第一点体会是要对照讲话精神,进一步增强“大局观念”。各单位在理解把握市委决策意图时,要从讲政治、讲大局的高度去思考认识,确保市委的每一项部署都能深刻理解到位、坚决执行到位、快速落实到位。第二点体会是要对照讲话精神,进一步突出“创新发展”。要进一步提升研究把握政策的能力,在吃准吃透精神的前提下,有效落实、创新落实。第三点体会是要对照讲话精神,进一步提升“谋划能力”。要提高政策谋划的有效性和精准性,在资金支持、资源对接、机制链接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。第四点体会是要对照讲话精神,进一步坚持“实事求是”。广大干部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,时时处处坚持讲实情、出实招、办实事、求实效,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解决实际性问题、推动实质性发展。

  就明年重点工作,周勤第指出,要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,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。要做好“一张图、一本账、一方案”,全面理清各板块存量资源、用地结构、开发强度、亩均经济贡献、人均占用资源等情况,结合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,明确各个板块的资源利用总量,制定各自腾退方案,确定每年度的具体目标。要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,做强传统产业。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工程来抓,对照“三年规上全覆盖”的要求来倒排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,初步计划明年至少完成1000个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。既要培育本地工业互联网企业,又要积极引进上海、杭州等地优质服务商,提高智能化、数字化的质量和效率。市级层面要成立专班小组,建立工作推进机制,明确相关政策,切实形成改造的示范效应、规模效应。要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,优化产业结构。一是招商引资的方向要更明确。紧紧围绕“354”产业发展方向,既要加快集聚重点产业类项目,又要紧盯支柱产业中的新兴产业门类,不断壮大新兴产业规模。二是创新培育的成效要更突出。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,加快科技成果应用转化,孵化一批有成长潜力、把根扎在常熟的新兴产业,为持续增长打下良好基础。

  周勤第要求,要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,提升产业承载力。要加快各类产业园区建设,尽快形成一批高等级产业载体。抓紧立讯产业园、亨通产业园、欧洲绿色产业园、中德产业园、中挪产业园等高端载体建设进度,全力推进老旧工业区改造。要挖掘放大优势资源,打造最强比较优势。结合许书记提出的打造最强比较优势要求,常熟要重点用好“六大资源”:一是UWC国际教育资源。UWC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学校、国际名片、国际平台,具有深远的国际公信力,也是投资者选择落户常熟的重要营商环境。二是丰田研发中心品牌资源。必须充分利用与丰田的良好合作基础,深挖丰田全球产业链合作机遇,力争引进更多项目落户常熟。三是“声谷”项目与南大合作资源。要充分利用南大在国内声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和校友资源,积极吸引人才、技术、资金、项目落户常熟。四是常熟理工应用型人才资源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要重点研究如何用好常理工资源,更好服务重大项目、重点企业发展。五是常熟籍精英联盟人脉资源。六是新材料产业园资源。要用好新材料产业园稀缺资源,推动新材料产业提档升级。

  周勤第指出,要加大与国企、央企合作力度,推动重点基础设施提档升级。要深入推进老旧更新改造,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,尤其要做好历史街区整理更新工作。要推动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,提升城市吸引力。要精心打造“四色游”,其中,“蓝色游”必须充分利用全市各类健身资源,进行重点思考和谋划。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,让文化与数字产业、互联网结合起来,争取文体旅产业规模三年翻一番,文体旅影响力位居苏州前列。

  周勤第强调,要补齐民生短板,提升公共服务能力。教育方面,要加快补齐民工子弟学校、学前教育等短板,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医疗方面,要加快推进三甲医院创建,积极引进国际医疗资源,提升医疗卫生发展水平。养老方面,要梳理构建养老服务体系。要加强环境基础设施能力建设,提升环境治理水平。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,提升本质安全水平。要提升党建工作水平,永葆党的队伍生机和活力。

  焦亚飞结合贯彻落实调研要求,对当前重点工作进行部署。焦亚飞指出,各地各部门要抓好年终和高质量发展考核,推进“十四五”规划编制,抓紧确定明年十项重点工作和明年民生实事项目,奠定明年“开门红”的基础。要抓好产业转型,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新兴产业培育、创新驱动战略实施,为打造“苏州制造”品牌贡献力量。要抓好营商环境优化,在产业用地供给、高端学校建设、高端医疗载体、高端配套、城市夜生活丰富、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管理上,打造最强比较优势。要抓好“江南文化”品牌塑造,狠抓大项目建设,强化资源整合,强化文体场馆改造提升,坚定不移走产业化、数字化、品牌化发展道路,提升城市文化辨识度。要守住安全底线,抓好疫情防控、安全生产、信访化解以及年终岁尾不安定因素处置,维护社会大局稳定。

上一条:市融媒体中心与常熟电信签约
下一条:华为云举行“云端”互动交流活动
与我们联系
  • 联系电话:+86-0512-53660867
  • 传  真:+86-0512-53660867
  • 邮  箱:info@investchn.com
Copyright © 2015-2025 InvestCH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:投促中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