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4日,全市智能制造推进大会召开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7·26”重要讲话精神,贯彻落实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大会精神,研究分析当前形势,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,加快制造强市建设。市委书记王飏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周勤第,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崇华,市委副书记、市政协主席、宣传部部长韩卫兵出席会议。
王飏就下一步全市智能制造工作提出三点要求:一要突出产业强市,把握制造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。市委、市政府始终坚持工业强市理念,突出以先进制造为主、以特色产业为主、以骨干企业为主,明确发展方向,落实关键举措,全市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。制造业的快速发展,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,支撑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。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也要清醒地看到,本市制造业整体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,产品竞争力偏弱,高端供给不足,提升智能制造水平、加快制造强市建设还要付出艰苦努力。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,主动对标找差积极应对挑战,着力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制约,加快构建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,为全省打造制造强省作出积极贡献。
二要明确目标方向,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制造强市。要把智能制造作为突破口,强化制造业高端发展的导向,加快推动制造业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,要启动实施智能制造“163”计划,推动常熟制造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;要把存量提升作为主抓手,把纺织服装和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作为存量提升的主攻方向,大力推进“机器换人”行动,加快服装城转型升级步伐,超前谋划产业布局,积极培育支撑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;要把做强企业作为关键点,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开展技术创新、模式创新、治理结构创新,大力推动企业上市,加快培育科技“小巨人”企业,深入实施品牌商标战略,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队伍,引导广大企业家坚守实业、深耕主业;要把特色平台作为强磁场,打造“一镇一特色平台”“一镇一特色产业”,深化产学研战略性合作,构建与“大院大所”合作机制;要把开发区作为主阵地,紧扣“一特色三提升”要求,推动各类工业园区和特色载体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,充分发挥四大招商体系的作用,优化招商方式,加快集聚特色创新资源、高端要素资源,以深化“263”专项行动为契机,加快各类工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的循环化改造。
三要落实关键举措,优化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环境。要坚持创新引领与开放提升双轮驱动,持续深入开展“创新四问”系列活动,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,认真梳理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,深化省科技“综改”试点工作,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,主动融入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实现以开放带创新,以创新促发展;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协同发力,一方面,要强化党政“一把手”狠抓智能制造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,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,形成全市上下聚力打造制造强市的工作格局,另一方面,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,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,加快实施市场化改革,让各类市场主体有动力、有能力,共同振兴常熟制造业;要坚持“抓服务”与“造环境”两手并重,健全制度化的政企互动机制,提供更加精准、更加高效的服务,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,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、企业技术改造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,建立“百村千企万户大走访”常态长效机制,找准智能制造、产业升级等方面的“堵点”和“痛点”,精准出台实质性的政策措施,解决好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。
会上,全体与会人员观看了《“常熟智造”在行动》专题片。会议对2017年十佳智能制造示范车间、首批智能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、首批智能制造示范培育企业进行了表彰和授牌。会上,市政府与苏州银行签署了共同助推智能制造的合作协议,随后产业升级基金、金融租赁、技术服务平台、银企合作等进行了集体签约。市经信委、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、常熟市万胜汽车配件有限公司、辛庄镇等4家单位作了交流发言,部分智能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以及金融特色产品进行了路演。
市领导沈晓东、沈一平、孙健、张建强、陈惠良、徐海东、陆建达出席会议。